fp-icon
Linda Lai / 第三十一個五月卅五日。只想留個標記。The 31st year, 35 May 2020, thoughts and words gathering …

Linda Lai / 第三十一個五月卅五日。只想留個標記。The 31st year, 35 May 2020, thoughts and words gathering …

Linda Chiu-han Lai 黎肖嫻

Linda Chiu-han Lai 黎肖嫻

發表於: 04 Jun 2020

如何說香港?

*                      *                      *                      *

2019.06.04. 下筆之際身在英倫短留。香港友人們正準備三十週年的悼念,也忙著令「六九」的集「體」齊「聲」壯大得令漠視的高人不能冷坐著說你們都不懂。我這個從「外」觀看的角度並不第一次。三十年了。香港人鍥而不捨的和平靜坐遊行精選口號,這種長情,是香港式的。這份長情,是佔據時間流程的,是有板有眼地具儀式的。琢磨過的精準。重複卻說不完的細節。每一年,我都發明新的禮節。2019. 我凝視著掌心裡的屏幕,待著登機飛法蘭克福。

*                      *                      *                      *

2019.05.25. WYNG Foundation 放映會研討。WMA的《過渡日》計劃集合了超過四小時的2017年公開收集而來的「七一」個人錄像記述,我才再一次記起每年「六四」「七一」都有年度主題、分題和籌款議題。這種高度的組織效率,資源盡用的策劃能力,也是香港地道的。

2017年「七一」的其中一個要題是要求釋放劉曉波;三年過去了,我們都知道劉曉波已不在人世。我們有這麼發展成熟的「發聲」系統,在已劃定的特許的日子有效的展陳我們的渴求。我們的特區行政團隊則有越來越有效的「回饋」機制,按時按候安排警力侍候 …。被允許的自由是怎樣的自由?這應該記住。

*                      *                      *                      *

2020。31年。「真相。自由。生命 – 抗爭」。重要的是真相。真相保存了31年,對象是誰?針對的失去又是甚麼?被允許的自由 – 重要嗎?還有甚麼更重要?自由需要被「給予」嗎?甚麼自由?這都應該記住。

*                      *                      *                      *

唸蕭紅的《呼蘭河傳》(Xiao Hong: Tales of Hulan River)。2015年。

上世紀20、30年代。中國東北。 寫於香港。1940年9月1日至12月27日於《星島日報》連載。1941年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1942年1月22日,蕭紅於港島聖士提反女校病逝。

都是描述。只是描述,卻一筆一劃的,要用時間去唸,讓小節加起來展示素描中的風景。這兒一塊,那兒一大片,接著又一小片。一時間浮現了一道小坑,我看不清。再唸,再看。水坑。五至六尺。忽然人馬車雞豬鴨之類都可以掉下去。我又模糊了,卻又聽得見,感覺到指指點點的熱鬧氣氛。

這兒一所學校,那兒一家豆腐店。一個門開著沒有人光顧、「用洋法子」的牙醫診所,都是雨雪塵土之中日出日落春夏秋冬。

怎麼這兒的人就都只在活著?活著就是幹著細活;燒飯,種菜,作點小買賣。這樣,呼蘭河也和香港、西班牙的棕櫚之城沒有兩樣。這樣,上世紀初,二十一世紀的現今都不過如此。我們都在努力的活著,至於活著為了甚麼,就不一定有需要進入日常的程序當中。至少,它不常是日常的正規(思考)活動。我們都這樣細水長流而綿綿的活著。

活著就是吃飽睡好。死了就是甚麼都完了。就好像是陳腔濫調,卻是一字一詞不多不少,沒有再精準的了。倒是想到如何這樣的「描述」香港。呼蘭河簡單而單調,這是為甚麼「描述」是恰到好處的文字策略。要描述香港,該從那一點開始呢?比方說就從最短的巷尾開始吧。依然密集,重重疊疊,聲色味嗅觸感一併而來。又或者時間線比較突出;同一條巷的早午晚都各自一種心情一個世界。

又或。高空鳥瞰鏡,密密麻麻的人頭像雨後河滿貫滿了大街大道,洶湧卻漫流。又或凝神感觸著空氣,是煙是霧是塵是煙幕是催淚瓦斯是胡椒噴霧是潮濕水氣。淹沒了雲吞麵豬排飯脆香雞的香港味。

*                      *                      *                      *

如何描述香港?

*                      *                      *                      *

1999.06.04. 我帶著新買的數碼錄像機,到尖沙嘴天星碼頭的自由天使雕像前默念憑弔。途中聽到收音機播放… 「十年來,馬英九一直有出席紀念活動。雖然大部份的台灣人對六四事件逐漸淡忘,但他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商業電台記者張秀雲報導。」感謝我的攝錄機。

回家後我在錄像機鏡頭前唸當天的《明報》。「六四十週年,士兵記當年,廣場有人死,… 老軍長行前,暗囑手下留情。…港府稱特首無暇出席燭光晚會。…維園有約,今天是…。」

電視上亞視重播著十年前的片段。字幕說:五月十九日晚,李鵬宣布北京戒嚴… 。李鵬的畫外音高聲叱罵:「(你們)…顛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群眾也向著解放軍高喊:「回到邊關,保衛祖國!」(掌聲)下一段標題:六月三日。夜。學生留守天安門廣場。學生的畫外音:「頭可斷,血可流,人民廣場不可丟」(槍聲隆隆)。字幕:六月四日。凌晨。軍隊鎮壓。畫外音:「喚!救護車!」領導的發言:「在天安門廣場,執行清場任務的過程中,絕對,沒有打死一個學生和群眾。」字幕:六月四日。早上。長安街。(畫面是群眾從右至左奔走,也有不少騎單車的。畫外音是連綿槍聲。)接著是我們都熟識的影像。… …「天氣方面,預測明日酷熱,黃昏時候會有局部幾陣驟雨及雷暴,氣溫介乎27到34度。日間氣溫最低28度,濕度83%。」

*                      *                      *                      *

所謂「意識型態」,就是某種特定的歷史時空和氛圍下生產出來的價值和對策逐漸被轉化爲必須而絕對的價值操守,以常識、常理、傳統的姿態壓倒我們,成為權力操控的所出。

*                      *                      *                      *

1989.04-06.身在芝加哥大都會西面的市郊。在沒有互聯網絡,只能靠圖書館參考資料的情況下,沒有選擇餘地,作為唯一的香港人,為來自美歐亞非和南美的研究院同學舉行了座談會,解說在北京發生的一切。記得還畫了一個流程圖,把中共政府的架構呈現出來。那時候,我還未懂得「黨」與「(中央)政府」是兩個分開的權力體系。那時的我,是惶恐、孤單。

*                      *                      *                      *

2020年。5月17日。

除了悲痛,很想嚎哭之外,其實,沒有甚麼懼怕。

何以悲痛?那是失去了確認…,被奪走了曾經生存過的動機和證據。忽然想起了「十年」裡的《冬蟬》。

書寫,是一種安慰,是留個暗號,也是在找麻煩。幾時開始我有這樣的想法?

*                      *                      *                      *

如何說香港?從上世紀的呼蘭河到此時此地。沒有儀式,我都好好記住了。

2020.06.04

Floating Projects Collective 2024